光伏行业智能触控显示屏管理方案
光伏电站作为新能源体系的核心资产,其运维效率、发电量优化及设备健康管理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。触讯科技(CUSN)针对光伏行业痛点,推出智能触控显示屏管理方案,以工业级触控终端为核心,融合物联网、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,覆盖光伏电站监控、运维、调度、安全全场景,助力实现电站管理的可视化、智能化、无人化转型。
核心功能模块
一、全景数据监控与可视化
多源数据集成:
触控终端实时接入逆变器、汇流箱、气象站、电表等设备数据(电流、电压、温度、辐照度等)。
3D数字孪生地图:通过21.5寸大屏(如触讯WD1)展示电站全景,点击任意光伏组串即可查看实时发电效率与历史曲线。
异常告警:
AI算法自动识别组串级故障(如热斑、PID效应),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至运维人员手持终端。
二、智能巡检与预测性维护
移动巡检终端:
10.1寸三防平板(如触讯ML7)实时监控光伏板温差,定位异常发热点,准确率>95%。
支持离线模式,无网络环境下仍可记录数据,回传后自动同步至云端。
预测性维护模型:
基于触控终端边缘计算能力,分析逆变器振动、温度数据,预测电容老化、风扇故障,提前23周生成维护工单。
三、能效分析与优化决策
发电量损失分析:
触控屏搭载的软件内置算法对比理论与实际发电量,自动归因(阴影遮挡、灰尘积累、设备效率衰减),生成清洁/维修优先级列表。
智能清洗调度:
结合气象数据(降雨、风速)与灰尘传感器,动态规划清洗机器人路径,提升清洗效率30%,节水50%。
四、安全与合规管理
安防联动:
触控终端集成摄像头,AI识别非法闯入、火灾烟雾,联动声光报警并通知安保中心。
合规报告:
自动生成符合国标/ISO标准的运维日志、碳排放报告,支持电子签名与区块链存证。
方案技术优势
1.工业级硬件,无惧严苛环境
设备选型:
主控屏:触讯21.5寸WD1一体机;
移动终端:触讯10.1寸三防平板。
超长续航:移动终端支持12小时连续作业,适配光伏电站无电源区域。
2.软硬一体,开放兼容
系统架构:
前端:触控屏+HMI界面(支持Windows/Linux/鸿蒙系统);
后端:与SCADA、EMS、ERP系统无缝对接,数据双向互通。
快速定制:
界面支持多语言切换(中文、英语、西班牙语等),适配海外电站;
硬件可扩展电力载波(PLC)、5G模组、北斗定位等功能。
3.边缘云端协同计算
边缘侧:触控终端本地处理实时告警、基础分析,降低云端负载;
云端:大数据平台训练AI模型,定期下发至终端,持续优化算法精度。
应用场景与价值
场景1:大型地面电站集中监控
方案配置:
主控室部署多台21.5寸触控屏,分屏显示电站全景、逆变器集群状态、气象预测。
用户收益:
减少人工巡检频次60%,故障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。
场景2:分布式屋顶电站运维
方案配置:
运维人员携带三防平板,扫码定位屋顶组串,结合无人机航拍热斑数据快速诊断。
用户收益:
单日运维覆盖电站数量提升3倍,人工成本降低40%。
场景3:光储充一体化管理
方案配置:
触控屏集成储能SOC监控、充电桩调度功能,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。
用户收益:
储能系统循环寿命延长15%,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%。
客户案例:某500MW光伏电站
痛点:人工巡检效率低、灰尘损失占比高达8%、故障响应超24小时。
方案部署:
主控室部署6台触讯WD1触控屏,移动端配备20台ML7三防平板;
集成AI清洗调度与热斑检测算法。
效果:
发电量损失降低至3.5%,年收益增加约1200万元;
运维成本减少35%,故障修复时效提升至4小时内。
未来演进方向
数字孪生深度应用:触控屏实时映射电站物理状态,模拟极端天气下的应急预案。
自主巡检机器人:触控终端作为中控,指挥无人机、机器人完成巡检诊断修复闭环。
碳资产可视化:屏显电站碳减排数据,对接碳交易平台,助力ESG管理。
结语
触讯智能触控显示屏管理方案通过“硬件耐候性+软件智能化+数据全联通”三位一体架构,为光伏行业提供从设备监控到能效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。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发电效率,更在于重构电站运维范式——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从“人力密集”迈向“数字驱动”,助力光伏产业向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跃迁。